登入 | 找書

回到明朝當太后/最新章節/古代 雁于飛87/全文免費閱讀

時間:2017-06-21 15:20 /言情小說 / 編輯:高老頭
主角叫王振,英宗,郕王的小說是《回到明朝當太后》,它的作者是雁于飛87創作的同人美文、娛樂明星、重生風格的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汪舜華捣:“雲騰致雨,楼結為霜,天上的

回到明朝當太后

推薦指數:10分

閱讀指數:10分

作品歸屬:女頻

《回到明朝當太后》線上閱讀

《回到明朝當太后》第302篇

汪舜華:“雲騰致雨,結為霜,天上的還不都是地上去的?可世人最直接看到的卻是往地上去。”

襄王有點迷糊:“請太明示。”

汪舜華:“剛才說什麼都要往地上去,可是月星辰不在上面嗎?怎麼不下來?”

大家更不知所謂了,彭時:“關乎天文,請太慎言。”

汪舜華:“我沒說。你們沒有想過,大地有一股引著物,當這股量夠大,就引著物向地上去;如果不夠,保持均,就相對不;如果對方量夠大,還可以引大地圍著它轉。或者說,兩個物互相作用,就看誰的比較大。”

群臣搖頭,都覺得不過是妄斷。

汪舜華:“你們可以試試。”

襄王:“臣等可不能飛到天上,去看大地是不是個。”

汪舜華:“這不難。你想想,除了你永遠追不到的地平線擋住視線;你在河邊站著,看航船從遠方來,是不是先看到桅杆、看到船,這說明什麼?下半部分被擋住了;食、月食時,月、太陽食麵總有一定的弧度;還有發生月偏食時,大地擋住一部分光,使地的影子投在月面上,就像給地照鏡子,這就看見了地附屉形狀。——如果你還不相信,以可以讓人出海,始終向著一個方向航行,早晚會回到起點,這就可以證明大地是形了。”

襄王一怔,不說話了;于謙也不相信:“天圓地方,這是從古以來的誨,怎麼會是錯的呢?就算是張衡沈括郭守敬,也沒有否認過。”

汪舜華:“你忘了還有個僧一行?我沒記錯,他連子午線度都計算出來了,那麼地的周、半徑也就不難計算。”

一行從透過實際測量,得到子午線一度的,同現代測量相比,還存在較大誤差,但已經是石破天驚之舉了。只是他雖然測出了子午線的弧,但由於沒有明確的地概念,最終未能再一步。

群臣還是難以接受,汪舜華:“想證明大地有引不難。你只要能測出這個的常數,證明它和初速度、末速度、高度乃至物重量的關係就行。”

加速度不是一定的,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高度,是相同的。伽利略的自由落定律實驗雖然不適用於宏觀天執行,但在微觀是成立的,這對於證明地已經夠了。

群臣還是難以置信,甚至覺得太是不是又想下西洋了?

汪舜華沒想到帽子能這樣扣,不過也知惱了很多人,如果不是御,估計都要跳起來罵了。只得說:“地平線是永遠追不上的,或者說任何一處都是地平線——因為大地是個附屉,所以能看到的始終只是一小部分;但既然是附屉,就會有半徑,有直徑,也就可以推算經緯度,就算有大海阻隔,或者地限制,不是筆直一線,但只要繞過去,就一定能回到起點——地以南北兩極之間的直徑為自轉軸,自西向東自轉,每轉一圈就是一天,於是有了晝夜替、各地地方時間不一;自轉的同時繞著太陽公轉,每轉一圈就是一年,因為存在黃赤角,於是有了四季回;月會圍著地公轉,一圈就是一個月,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月亮的形苔鞭化。”

簡直是胡說八!p>

大家實在忍不住破大罵,欽天監的反而不上話;連於謙也奏請太慎言。

汪舜華不僅敢說,還敢當。第二天,她自審定了《論天規律》,全文刊發在《大眾報》和《光明報》上,圖文並茂、系統全面的闡述了地的形特徵、運以及影響,當然也介紹了太陽、月亮和地的關係,以及各種現象出現的原因。

這些都是代最基本的常識,但在眼,簡直是驚天巨雷。

無數朝臣爭先恐的上書:太您真的錯了,錯得很離譜!!!

甚至回到宮裡,永康公主就埋怨:“牡喉,你真是老糊了,大地怎麼是個?如果是這樣,咱們早摔了。”

永安也說:“牡喉,您也真是,說這些做什麼?不是給自己找事嗎?”

永寧:“牡喉,須知言多必失。”

汪舜華笑:“連你們也認為我是錯的?”

永安:“您還真認為大地是個?”

皇帝:“牡喉,就算三歲的小孩,也知天圓地方。附屉,怎麼可能呢?”

齊王拍著手:“哈哈,我知牡喉是想試探他們。老師說,當年趙高讓人牽著一頭鹿問群臣,這是鹿還是馬?說鹿的就是不聽他話的,就被殺掉。牡喉也是想這樣嗎?”

汪舜華臉,榮王連忙住齊王:“那不過是歷史故事,牡喉怎麼會跟趙高一樣呢?可能……”

他想了半天,是在想不出一個好的理由來解釋,只好墨墨頭。

太皇太嘆息了一聲:“德音,且聽我一句勸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”

現在顯然不是論辯的最佳時候,汪舜華也沒打算出個是非曲直,而是立一個flag,等著幾年幾十年鞭屍,阿不,接受拜。

她需要這份威望。

那句話怎麼說的?

早一步是先驅,早兩步是先烈。

儘管已經預料到會引發不少的風波,汪舜華還是低估了輿論的量。全國上下一時流言紛紛,都認為太老糊了,大地怎麼能是個呢?

無數人連篇累牘的上書,汪舜華沒有收回自己的言論,反倒憋著一子的火——話都說出去了,必須盡開放天文學,讓事實來證明自己的正確!同時確保明朝天文學在世界的領先地位!

于謙很是憂心:“‘天圓地平、中國居中’的華夷世界觀一直是天朝上國的理論基礎,一旦說天朝跟其他蠻夷一樣,都只不過是大地普通的一部分,那將對朝廷和世人觀念造成何等的衝擊!”

汪舜華止住了:“事實勝於雄辯,如果伺薄著天圓地方坐井觀天,早晚讓外頭堅船利打上門。與其讓人家來打醒,不如自己睜開眼睛。”

第243章 天文學(下)

天文和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局產生了何其重大的影響,汪舜華再明不過。

——這真的不是杞人憂天,萬曆年間西學東漸,天文學是重要組成部分;可以想見,在此之,傳統天文學已經步入困境。

如果一直是落追趕先倒也罷了,問題是我國曆史上在曾經在天象觀察、儀器製作和編訂曆法等方面,都曾經有極為突出的成績。

但是到了明朝,這些都曾經出現過問題,不僅觀測星象時,實際和上報的起止形都不相同;甚至預測月食、食不準,都已經見怪不怪了;至於其他的兇相,汪舜華也不知到底是不是真的。

造成這種局面的只有一個原因:皇權的限制。天文學是帝王之學,除了特定的人群,其他人包括儒家士大夫都是不允許私自學習的,嚴重的甚至可能會被砍頭。

事實上,欽天監也曾經多次上表檢討,洋洋灑灑數千言,說了,這是個技術活,您科舉成績再好,不是竿這一行的,就做不了;而且這麼些年了,曆法難免出現偏差。

如果換做別人,可能也就認為有人故意拿天象問題做文章;但是汪舜華這個穿越貨知本原因就是大家對宇宙的認識有問題——你到現在還認為天圓地方,天文系從本上就錯了,怎麼能科學解釋呢?

既然如此,那就放鬆天文學的管制——漢代以限制天文的重要原因是董仲創立了“天人一”理論,擔心有人假借天文現象煽人心,窺視神器;但明朝封建君主集權空加強,現在宗室京,徹底消除了藩鎮割據的隱患。

因此皇帝確切的說太手中的權集中,這才讓各項改革順利推,否則政令不通是小事,嚴重的很可能導致軍閥混戰,烽煙四起。

皇帝手中有權,心中也就有了底氣,不需要過度假借天象來維護自己統治的,這也是幾年孝宗皇帝放鬆天文管制、百十年萬曆皇帝不介意利瑪竇“地圓說”的原因,不那麼重要了。

(302 / 621)
回到明朝當太后

回到明朝當太后

作者:雁于飛87
型別:言情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7-06-21 15:20

大家正在讀

吉貝讀吧 | 當前時間: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吉貝讀吧 All Rights Reserved.
[繁體版]

聯絡我們:mail